文|联安研究院 特邀顾问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 周道炯
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变化是巨大的,发展是快速的,成就也是显著的。建国初期,全国只有三、四家银行,即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家。随后成立了农业银行和从人民银行划出的新成立的工商银行,文革中一度人民银行被并入财政部。所谓银行基本上是起着国家财政的“出纳”和“记账”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银行业大发展,目前,以中央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为领导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为主体,一大批数以百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林立,还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非银行机构正在完善发展。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正在迅速发展,工、中、建三行已上市,引进了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截至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达43.9万亿元,其中国有银行22.5万亿元,股份制银行7.14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2.59万亿元。存款已突破32万亿元,其中储蓄17万亿元,贷款22万亿元。银行已逐步发展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血液”和“核心”的作用。至于证券业,则更是从无到有,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目前上市公司已达1500多家,市值17万亿元,占GDP的70%以上,投资者开户突破一亿户。各类基金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已设立58家基金公司,发行基金307只,基金总现值3221亿份,基金净值8565万亿。还有一大批证券、会计、律师事务所及咨询公司为证券市场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同时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票据贴现业务、信用卡业务等等正在发展壮大起来。至于金融法制建设、依法治市、人才培育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总之,中国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资源合理配置、筹措低成本资金、改善企业管理、培育人才、增加国家税收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清醒的看到,中国金融业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的还很突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快金融业改革创新步伐,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最前沿,竞争十分激烈,信息瞬息万变。中国加入WTO後,从2007年起,国外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将大踏步进入我国,在治理结构、客户、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早已开始,也将更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下面我讲几个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虚拟经济的认识,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大报告提出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这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是整个经济的硬件,而虚拟经济就象是软件,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经济就没有活力,良好的软件条件,会促进硬件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在实体经济这个硬件不断发展的同时,虚拟经济这个软件也要不断发展、升级,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就是当前虚拟经济发展跟不上客观需要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诸如在加强主板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块,积极推进创业办市场建设,大力推动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发展,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进入、退出机制,满足不同企业间的融资需求。
第二,增加金融产品品种,在已试办衍生工具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金融期货市场建设。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已正式成立,期望早日推出新产品。同时,要总结商品期货市场的经验,扩大商品期货品种,特别是农产品品种以利“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期货法”八届、九届人大就开始酝让起草,十届人大正在起草,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上会讨论,尽早正式出台,以利中国期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深化银行体制改革,积极推动金融业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应在货币政策、宏观管理、防范风险、组织机构、人事任免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相互配合,协同运作,真正做到该管得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管不了的要放开,要尊重市场规律,有的应由协会之类的自律机构去管理。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和激励机制、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下大功夫,尽早办成真正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在认真总结十多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既要研究在承担国家政策上真正体现出来,又要在创新和提高经营成果上,有所作为,取得成效。国家在财政、金融政策上要予以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业要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外资银行已大踏步进入中国,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有327家营业性机构,另有代表处246家,以上海为例,有外资银行机构11.家,其中分行60家,支行38家,总资产5904亿元,已占上海整个银行业总资产14%。我国目前在国外的金融机构很少,已设的多数是代表处,分行不多,且大部分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美欧国家很少,要加快步伐走向国际。与此同时,要加快修订法律、法规,加快推进银行业混业经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早已立法允许混合经营。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中间在混业经营中有些机构发生了一些问题,就“一刀切”停止了混业经营,并立法规定。现在是需要重新考虑修订,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第四,加快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基金业的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发展。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是我国金融业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融资的比重都在50%以上,有的达到80%,甚至更多,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只有10%—15%。目前城乡居民储蓄达17万亿元,发展直接融资的潜力是很大的。开辟直接融资业务有利于融资渠道多元化,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为居民个人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也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第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一座大厦如果基石不牢那是很危险的。目前,1500多家上市公司在进行两年多股权分置改革後,总体来看,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与宏观经济同步发展的趋势。2006年底,境内147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4.5万亿元,净资产3.4万亿元,净利润3787亿元。大盘蓝筹股份公司已成为稳定市场和业绩提升的中坚力量。去年有756家上市公司提出分配方案,占总数的51.28%,实际分配红利1198.4亿元,同比增长40%。形势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尚有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有些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亏损,极少数违法违纪的现象仍然存在。总之,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运作,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兼职过多,行政干预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削弱,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够等等,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有的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应在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自觉再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好的成功经验要坚持和发扬,缺什么,补什么,该纠正的及时纠正。真正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和退出机制,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在这里还想强调一点就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是要被市场淘汰的。
第六,加强证券中介机构自律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走向国际,迎接竞争。中国证券市场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作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桥梁”的证券公司、会计、律师事务所和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广大从业人员的辛勤努力和贡献是分不开的,功不可没。但也要指出在中介机构中也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极少数机构还很严重,如参与弄虚作假,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违法等损害市场声誉行为。经过近两年的治理整顿和规范,依法严肃处理了一些违法违规机构和从业人员,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中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一定要进一步自律规范,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要走向国际,做强做大。目前证券公司一个突出问题是“个子太小”资本金只有几亿元人民币,最大也只几十亿元,与外国证券公司数十亿上百亿美元根本不可比,要加快改制,要增资扩股,符合条件要争取尽快上市。
第七,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市,强化监管,防范和减少金融风险。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在金融、证券、保险、期货、企业等方面已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规。诸如“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会计法”、“银行监督法”、“证券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信托法”等等,从总体上说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法制观念淡薄。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业内部出现的问题或者内外勾结出现的问题,有的问题触目惊心,甚至离奇古怪,事后看一看,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有法不依或有规不循或管理松弛,缺乏制约而造成。因此,首先要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规教育,大家都要自觉遵纪守法。监管当局要把依法治市,规范监管,实现“三公”原则,依法保护投资者、投保人、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行动准则。其次要有一支素质高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还应适当扩大执法部门的稽查权利。当然,对失职渎职者亦应追究责任。再次,要针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修订现行法律法规,并在执法过程中加强协作和衔接。
第八,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金融人才,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对此,大家都有同感,所谓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不想多说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提一点建议,就是各级政府如省、市、县政府都要配备懂金融的领导干部,地方政府要有懂工业,懂农业,懂文教的领导干部是无庸质疑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年代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不可替代。如果没有熟悉金融的领导干部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我看早配早得益。